第25课  智能借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智能图书馆”项目的第2课,学生学习使用xDingAI软件中的语音识别和OCR文字识别功能,模拟实现智能借阅图书。

本课有三个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1:模拟搭建图书借阅系统场景。该项目活动主要内容是硬件的设计和搭建,为后续项目活动做好软、硬件的准备。

项目活动2: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首先编写相应的程序指令,将图书名的汉语拼音输入到语音识别库中。接着通过编写程序指令连接网络并初始化在线AI功能,开始语音识别。最后通过编写程序指令判断图书所在位置,并将位置用语音和文字的方式输出。

项目活动3:智能借阅图书。本项目活动在教材中分为两个小活动,分别是搭建智能借阅图书的程序脚本和保存、下载并运行程序。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机器人模块、物联网模块和人工智能模块项目1的学习后,已经对人工智能及其实现方式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该项目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xDingAI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 了解使用xDingAI软件实现语音识别、OCR文字识别的基本方法。
  2. 掌握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智能借阅图书的算法。
  3. 学会使用xDingAI软件实现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智能借阅图书的编程操作。
  4. 体验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尝试利用语音识别技术、OCR文字识别技术进行更多项目的设计。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智能借阅图书的算法,学会使用xDingAI软件实现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智能借阅图书的编程操作。
  2. 难点:体验用计算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尝试利用语音识别技术、OCR文字识别技术进行更多项目的设计。

五、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演示与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相结合,提高学生编程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实现了图书馆智能门禁。智能图书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实现智能化呢?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智能图书馆项目探究,实现智能获取图书存放位置信息和智能借阅图书。

板书:智能借阅。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项目实施

项目活动1:模拟搭建图书借阅系统场景

教师:“智联猫”可以通过话筒采集声音信息,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视频信息,也可以通过喇叭输出声音信息。利用xDingAI软件可以搭建相应的程序脚本,并模拟显示与借书相关的文字信息。我们可以使用Micro USB数据线将“智联猫”与计算机相连,打开xDingAI软件,模拟搭建图书借阅场景。

小组活动:根据设计,利用“智联猫”、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模拟搭建智能借阅场景。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设计。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