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设计手机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3D建模”模块的第5课,介绍了创建平面和移动、旋转平面的方法,以及使用“拉动”工具中的“同时拉两侧”和“切割”按钮进行手机架插口的制作。相对于之前的学习,本节课中的操作空间感较强,需要在三维空间中学会在适合的平面上进行操作。“拉动”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但“拉动”工具的功能较多,需要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操作,本节课中,使用“同时拉两侧”按钮可以进行对称的拉动操作,较为方便。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思维。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3D建模基础,对于“拉动”工具中的“添加”按钮较为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切割”按钮的作用。在学生完成手机架的设计后,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需求自己设计创意手机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 学会使用“移动”“平面”工具寻找正确的面,并在新建的平面中作图。
- 在“拉动”工具中,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功能的使用。
- 在制作手机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旋转的方法,创造出不同造型的底座,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掌握“同时拉两侧”和“切割”功能的使用方法;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 难点:学会寻找平面的方法,并能够通过“移动”工具调整栅格平面。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经常忘了手机放在哪里而满屋子寻找手机?不小心碰倒水杯,导致水洒在了手机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设计一个手机架摆放手机,给我们的手机安个“家”。
教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手机架?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设计一个手机架。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导入,让学生切实体会3D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新授
教师出示手机架模型。
打开手机架模型文件,小组讨论设计步骤。
总结:设计基本造型、完成手机架插口。
- 制作手机架的基本造型。
教师:手机架的基本造型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能完成吗?哪位同学上来试一试?
上底:30 mm、下底:45 mm、高:60 mm。
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展示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上节课刚学习了拉动旋转的操作,这里的基本造型的操作与上节课类似,可以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对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 制作手机架插口。
教师:手机架的基本造型已经完成,接下来如何制作手机架插口呢?插口是什么形状,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
教师:使用“表面曲线”工具绘制好形状后再拉动,绘制出对称的手机架插口,但这会影响手机架的美观。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教师:由于插口的位置需要对称,怎么样才能画出对称的图形?
对于圆形的物体,点击中轴线,选择平面可以快速找到模型的剖面。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