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图形的平移 教学设计
课 题 | 图形的平移 | 苏教版 | 四年级下册 | 第 1 单 元 | 第 1 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图形的平移。
2.能判断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和垂直方向把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增强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
||||
重点难点 | 1. 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平移方法。
2. 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物体的平移,了解了平移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是由物体的平移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等,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 | ||||
核心素养 | 根据图形位置前后的变化,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认识图形的平移。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游戏吗? 思考一下,俄罗斯方块游戏中有什么运动? 对的,是平移运动。 知识点小结:像这种图形沿着某一方向移动的现象就是平移。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平移运动? 像是火箭发射升空、电梯上下、推拉门开启关闭等其实都是在做平移运动。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1. 引导:同学们,从图中我们能观察到什么? 2. 学生独立思考。 3. 提问: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 4. 讲述:虚线图形表示小船原来的位置;实线图形表示小船平移后的位置。图中的小船和小鱼都在向右平移。 5. 提出质疑:你知道平移的距离怎么计算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1. 课件出示例1情境。 借助例图学习平移。 例1:
任务一:看一看,认识图形的平移 观察图形位置的变化,初步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认识图形平移现象。通过对比图形在方格中的位置变化,进一步理解平移意义,为下一步判断平移距离奠定基础。】 1. 学生观察图形在所处方格中位置的变化。
(1)引导:小船图和金鱼图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各自观察,自由讨论。 (3)通过观察,我们清晰知道两个图形平移方向相同,沿着同一方向,都是水平向右平移。但是平移距离有所不同,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任务二:计算平移距离,掌握平移性质 学习计算平移距离的方法,观察图形,进一步认识平移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对应线段或者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找出图形中对应的线段或点,数出对应线段或点平移的格数,初步体会一个图形朝一个方向平移几格后,所有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观察图形,感受平移前后的图形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改变,为后面画移动后的图形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1. 借助于图形在方格图中的位置理解题意,学生讨论可以怎样计算平移距离。 2.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种方法尝试计算平移距离: (1)观察小船的一段线段,这条线段随小船向右平移了几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几格。在移动前后的位置上的这一条线段,我们称它们为平移前后的一组对应线段。这一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 (2)提问:还有别的观察方法吗?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4)(学生汇报:还可以找对应点。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几格。) 3. 借助上述方法计算金鱼的平移距离。 (1)小组内交流,谈论汇报。 (2)小组长整理汇报各组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3) 按照两种方法演示金鱼平移距离的计算。 (4) 教师板书:向右平移7格。 (易错点:两个图形之间间隔的距离 ≠ 平移的距离。图示两个图形之间间隔的距离和平移的距离,使学生直观两者不同。两个图形之间间隔的距离是4格,而图形平移的距离其实是7格,充分说明了两个图形之间间隔的距离 ≠ 平移的距离) 方法归纳: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相同。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形,提问:平移之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1)借助图形,理解“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