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例3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树形结合思想。

2.理解直线上点与数一一对应关系,体会数学中的对应思想,能正确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3.能用正、负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体会树形结合思想。
    理解直线上点与数一一对应关系,体会数学中的对应思想,能正确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 负数在生活中很常见,应用也非常广泛。根据简要的前测,发现本班学生在生活中对负数已经有了少许认识,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另外,学生经过五年多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创造能力,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为今后学习实数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 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一一对应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师出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负数,知道了数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三类,丰富了我们对于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负数的认识。

 

知识链接—构“联系”

课件出示习题。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要求填一填。

+5、24、-2、-12.3、0、+12、-8、32

 

正数                          负数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按要求填一填

(1)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那么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支出300元应记作(   )元。

(2)若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层,那么下降6层记作(  )层。

(3)(3)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了2个球应记作(  )

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言。

 

学习任务一:结合生活情境,阅读题目,梳理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回忆正数、负数的知识,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有哪些基本的数学信息。所求的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的将实际问题与数的表示构建联系。】

新知探究—习“方法”

回顾解决问题步骤。课件出示教材例3。

 

上图中的四个同学以大树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走。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阅读与理解: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1.学生阅读题目,整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汇报交流。

已知信息:四人运动的起点:以大树为起点。运动的方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

小雯、小天   大树   小芳、小东

运动的距离:小芳向东走2m,小东向东走4m,小雯向西走2m,小天向西走4m。

所求的问题: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四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

2.学生讨论:生1两人向东走,两人向西走,走的方向正好相反。

生2向东和向西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提问:怎样在直线上表示呢?

小结:大家清晰地理解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把正数、负数和向东向西建立起联系。

 

学习任务二: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