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 测量
核心素养要素 量感
素养应用与实践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会简单的单位换算,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   新知探究课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23.9.5
教学内容解析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在客观事物进行成为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积累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将测量的教学划分为若干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内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学习目标确定

1.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 知道长度单位件的进率,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会简单的单位间的转换。

3. 回顾及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中感悟数学的魅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建立1千米的概念

知道米和千米的关系,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转化。

难点;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一支铅笔长约15 (   )

(2)硬币的厚度约1 (   )

(3)我们的课桌高约7 (   )

(4)教室的长约10 (  )

(5)小明参加旱冰比赛滑了1 ( ? )

2.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你还知道更大的长度单位吗?

关键问题解决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

(2)让学生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结果。

学习评价设计

1.1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

(2)语文书厚约6(  )

(3)过街天桥长约30(  )

(4)街头到天台距离27(    );

学习评价设计

1.1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约42(  )

(2)语文书厚约6(  )

(3)过街天桥长约30(  )

(4)街头到天台距离27(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