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八单元 第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好处。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习

重难点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初读课文后能够大致梳理课文信息,把握具体内容,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作者认为的好书标准。但是可能会出现缺漏信息或者提取不准确的情况。指导学生利用“文中圈画”“分条梳理”“借助图表”等方式完成提取信息、按要求分类整理的学习任务。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品读作者有关读书感悟的句子,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在读中学会梳理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而真正从中感受到读书的意义,感受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一生都在读书,读了很多的好书。回顾冰心一辈子的读书经历,读书对她而言就是一种快乐。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学生交流)

预设: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2.默读第2~11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自读批画,任选一次作者的阅读经历,抓住其中的描写,批注你的体会。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小组汇报,分享交流。——聚焦《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1)“津津有味”“含泪上床”表现了作者既恋恋不舍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此后,我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2)“咬了牙”和“一知半解”可以看出作者由于识字量有限,读起书来很困难,但求知精神很坚定。也是由于这本书太吸引作者了,她决定咬牙读,表现了她对书的热爱。“居然越看越明白”,“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表现了她读懂后的惊喜之情。可见,作者从小读书就很有方法,知道边猜边读,而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越强,所以书也越看越明白了。

教师小结:冰心写了有关自己一辈子的读书感受,在给儿童写读书指导时她写下了这样的寄语: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师板书)

4.引导思考: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

预设: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其中有三层次含义。“读书好”指开卷有益,“多读书”指博览群书,“读好书”是说要读对身心发展有益的书。

教师小结: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学习任务二:辩论交流,感悟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作者的读书方法,辩论交流读书的感受,激发读书的兴趣。】

1.自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梳理作者读书的方法。

(1)学生交流。

◎从第4自然段的“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知道,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一知半解地读。

◎从第7自然段“《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反复读。

◎从第9自然段“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比较着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