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情分析

《月光曲》文句优美,感情深沉,意境深远,特别是第九自然段联想和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效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习, 反复品悟语言内涵,真正读出深层次体验,在此基础上达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通。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朗读对话,导入新课

1.引导:《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走进课文中的对话,再次感受这个美好的传说。

2.分角色朗读三组对话。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学习任务 展开想象,品艺术之美

1.过渡:清幽的月光,简陋的茅屋,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在贝多芬眼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富有诗情画意。“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贝多芬情不自禁按起了琴键——(出示第9自然段)

2.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和同桌交流兄妹俩“看到”的景象。(要求:读准字音,通顺流利,感情充沛。)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3.自由朗读,借助关键词句,想象课文描绘的三幅画面,体会《月光曲》旋律的美妙。

4.小组合作填一填,然后展示。

(课件出示)

想象画面 《月光曲》旋律变化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轻柔清幽 悠扬舒缓
越升越高 刮风卷浪 气势渐强 出现转折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高昂激越 节奏明快

4.配乐诵读第9自然段。

(1)教师激情导读: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优美的乐曲!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越!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

(2)师生接读。教师引读,学生读文中想象和联想的句子。

5.创设情境,背诵积累

(1)根据图片提示,诵读第9自然段,感受语言之美。

 

(2)播放音乐,根据乐曲旋律变化,指导学生背诵第9自然段,感受音乐之美。

轻柔清幽、悠扬舒缓→气势渐强、出现转折→高昂激越、节奏明快

分组背诵。

学习任务三  问题驱动,深度理解

问题1: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请分别读出“实写”的句子和“虚写”的句子。

学生读实写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好像……仿佛……”两个词语,并板书。)

问题2:课文虚写部分描写了“月光曲”的哪几个画面?请学生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几个画面。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