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第2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
||||
学习 重难点 |
1.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
||||
学情分析 |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舞台让给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时间,让学生圈画、思考、汇报、朗读、表达……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五: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入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预设】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2)同桌互相评价,及时纠错。
2.导入:利用课件出示“?”(左)与“!”(右)的图片,学生欣赏并质疑。
(1)导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有趣的图片,并动脑筋想一想:从问号到感叹号的转变,到底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2)导学:(教师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几位科学家,与他们共同体验探求知识与真理的快乐!
学习任务六:梳理事例,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围绕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1.找到事例共同点。
(1)回顾课文,观察表格,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课件出示表格)
发现问题 | 研究问题 | 找到真理 | |
事例1 | 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 | 反复试验和研究 | 发明了石蕊试纸 |
事例2 | 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互相吻合 | 搜集证据,研究推论 |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
事例3 |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 反复观察实验 |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
(2)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预设】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