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5.守株待兔 | 统编版 | 三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
||||
学习
重难点 |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 ||||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守株待兔》的故事学生也有一定了解,,所以本课难度并不大。本课的重点应放在积累文言字词,以及怎样阅读寓言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教学时,可设计一定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
1.本单元的主题是“寓言故事”。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习作要素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
3.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4.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这个单元,一个个小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快打开书本,跟我们一起领略寓言的真谛吧!
学习任务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看图片,猜寓言。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看下面的图片,你知道是哪则寓言吗?
(出示图片,学生答:画蛇添足、掩耳盗铃、刻舟求剑、狐假虎威。)
2.出示图片。你知道这个寓言故事吗?(守株待兔)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用文言文写的这个寓言故事。
3.走近作者。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韩国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他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著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现存五十五篇,十万余字。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著作中记载了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很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守株待兔》就出自《韩非子·五蠹(dù)》。
学习任务三: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自学提示: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合作,自主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
(2)大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3)班级展示读。
3.字词检测。
(1)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宋、耕、释、冀。
重点提示:“宋”是平舌音,“释”是翘舌音。注意“冀”与“翼”字的区别。
“耕”是个会意字。左边的部分读“lěi”,指耕地的农具。右边部分的“井”指古代的井田。合起来表示用耒这种农具翻松田里的泥土。
(2)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重点提示:“守、宋”是上下结构的字,上边都有宝盖,宝盖要写得宽边,盖住下面的部分;“株、待、释”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耕、触、颈”是左右结构,左右同宽;“其”是上下结构,第六笔横要长。
“守”是上下结构,会意字。上边的“宀”表示房屋,下面的“寸”表示法度,“守”字的的本义为“保护、防卫”,引申为“遵守、看守”。
(3)重点指导“释”字,注意生字的结构、偏旁、笔顺及书写注意事项。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