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3 月是故乡明 | 统编版 | 五年级下册 | 第一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俳、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
||||
学习
重难点 |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任务一:吟诵古诗,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了解题目的出处,为感悟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自古以来,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
2.学生吟诗。(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
预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导入课题: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月亮”为线索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
季羡林(1911.8.6—2009.7.11.)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翻译作品:《罗摩衍那》。散文作品集:《朗润集》《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等。
早年留学德国十年,历经千难万阻辗转瑞士回到祖国。回国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跪下叩头,然后捧起一把土,亲吻了一下说:“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任务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感知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重点指导:
“徘徊”的“徊”容易读成“huí”,应该念“huái”“徘徊”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豫不决。
“澄澈”的“澄”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中念“chéng”,意思是“水清而静”。它还有一个音是“dèng”,比如黄澄澄,澄沙。
“风光旖旎”的“旖旎”二字都念三声,读音是“yǐ nǐ”,意思是:柔美的样子。
“无边无垠”的“垠”是念“yín”,意思是:边,岸,界限。“无边无垠”的意思就是没有边际。
“碧波万顷”的“顷”念三声,是一种面积单位。“碧波万顷”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巍峨雄奇”的“巍峨”都是形声字,念“wēi é”。“巍峨雄奇”形容高大雄伟、壮观奇特的样子。
(2)读准多音字“燕”。(课件出示词串,指名学生认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