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演一演、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
3.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遵循课文的表达思路,结合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并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最后达到能够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的目的。
第1课时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宽、皮”4个字。
2.通过演一演、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
3.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卡片,课后习题中小蝌蚪长成青蛙的5张图片,课件。
一、围绕课题,猜想故事内容
1.导入新课: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本册教科书的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有3篇课文,都讲了大自然的秘密,读起来可有趣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篇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发现:从题目上,你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小蝌蚪图片,贴在黑板上)写了小蝌蚪的一个什么故事呢?他们的妈妈是谁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蝌蚪是青蛙的幼体,他们的妈妈是青蛙。(出示青蛙图片,贴在黑板上。注意需在青蛙和小蝌蚪的图片之间预留一段距离)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他们在找妈妈时又发生了哪些故事?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
二、反复读文,读通课文
1.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大家要认真倾听,如果你也想读,可以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它的音节,再把这个字读两遍。读完之后标出自然段。
3.同桌轮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一个人读时,另一个人要认真倾听。如果对方哪个字音没有读准确,哪句话没有读通顺,请你帮助改正。
4.指名读全文。
(1)指导读准“露着雪白的肚皮”中“露”的读音。讲解:“露”在这里读lù,不要读成lòu。用于口语时读lòu。
(2)引导学生复习读好长句子时可以用到的“内容分解法”,指导读好“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请学生观察:这个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应该在哪里停顿呢?请你再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写小蝌蚪们生活在哪里?(池塘)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塘”。
(1)请学生观察“塘”字,了解这是一个形声字。
(2)课件出示池塘的图片,请学生观察,知道“池塘”就是这类小水池。
(3)讲解:如果在池塘里养鱼,我们就叫它鱼塘(课件出示鱼塘图);如果里面长满荷花呢?就是荷塘(课件出示荷塘图)。
(4)出示词卡“水塘、池塘、鱼塘、荷塘”,请学生读一读,再贴在黑板一侧。
3.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要求: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1)指名读句子。在小蝌蚪图片下方板书: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脑、袋、灰”。
①出示词卡“脑袋”,提醒:“袋”字在这个词里要读轻声。
请学生给“袋”组词。教师出示词卡“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请学生读一读,再贴在黑板一侧。
引导学生发现:认真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个“灰”字呢?
教师讲解:“灰”是一个会意字,从火从手,意思是火灭了成为灰烬,可以用手拿。
(3)引导交流:小蝌蚪们甩着长长的尾巴,请你用一只手臂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