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统编版 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单元主题:童年往事

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作要求: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1.课前导入

古代乡村儿童都会做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古诗吧。

多么勤劳的农人,他们“昼出耘田夜绩麻”,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也傍桑阴学种瓜”!让我们一起走进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感受古代儿童的生活吧!

2.走近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关注国计民生。  有《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另有《吴郡志》《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3.资料链接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中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象和农民的生活,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本课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字词乐园

我会读

我会写

趣识字

多音字

解词义

①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           )

②在田间除草。(           )

③把麻搓成线。(          )

④不懂。(         )

⑤从事。(        )

⑥靠近。(        )

学习任务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读感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朗读指导

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农家夏忙时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感情。前两句语速稍快,表现出乡村耕种劳作的繁忙景象;后两句语速稍缓,读“学种瓜”时语调微微上扬,表现出乡村孩子的天真。

3.品读诗歌

自由读一读,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4.理解诗意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意: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用“昼”“夜”“儿”“女”等字,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学习任务四:品读古诗,想像画面

1.品析诗歌

A.这两句诗写得妙趣横生,“未解”“也”“学”等字词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B.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场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桑树成荫,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古时候的农耕规律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C.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的前两句写了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后两句写儿童学种瓜的情景。我从中体会到农村孩子的天真可爱及其热爱劳动的品格。

2.概括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作者对乡村儿童的赞扬之意。

幻灯片36

3.想像画面

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