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三、教学设想

构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都是富于想象力的文本。通过学习,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感受文学的奇思妙想,体验虚构与想象的力量,扩大自身的视野,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象丰富奇特。学习本单元时要学习快速阅读,通过寻找关键词语等方法提高阅读速度。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许多考生怕写作文,怕就怕在找不到恰当的材料,写不出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看了他们的文章才知道,他们写作时不善于联想发挥,往往是干巴巴地写几个事例,拼凑成文。搞清楚了题目的含义,构思好了文章的立意,这时能发挥一下自己的联想与想象,那么,已掌握的材料就能扩大好几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翱翔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里。

二、写作知识讲解

什么是联想呢?

1.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2、联想的分类

①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

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

例: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

③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

例:一片叶子落下来——

秋天到了; 树生病了……

巩固:

(1)相似联想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

(2)相关联想

庄稼         农民  土地

现实         过去   未来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3)相似联想

西北的白杨树那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

联想到  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伟大、质朴、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4)相反联想

幸福      痛苦

现实      过去

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          从前低矮潮湿的小屋

某人的自私自利            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

3、联想的贴切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

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道韫道.

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空中撒盐差可拟

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而 “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

4、思考:现在请大家思考:由“绿”,你会想到什么?

小草、草坪、森林、环保

春天、希望、青春

唐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等。

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修辞中的比喻就是利用联想来完成的。

绿——草、树、森林、军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相似联想)

绿——生命,和平、希望、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