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用抓意象,赏画面的方法初步品读艾青的诗歌,感悟艾青诗歌魅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提高阅读现代诗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能简单点评《艾青诗选》中作品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阅读艾青诗作,能用析意象,赏画面等方法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抓住意象并理解诗歌特点、把握其情感。
三、教学设想
整个初中阶段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现代诗歌基本上都是篇帽小,通俗易懂的名人作品,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只能浅显地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而不能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內涵。而《艾青诗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在抗战时期创作,饱含着诗人对千疮百孔祖国和苦难人民的深切情感,这样的背景学生很难感同身受,引发共鸣,难以融入作品获得真正的审美体验,因此除了现代诗阅读方法指导外,还要从诗之外的东西引导入手,譬如诗人的生平经历、个性特质、人生际遇、创作缘由等等,让他们走进这个伟大朴实的灵魂,从而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和动力。而真正享受诗歌的方式,应该是寻找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感觉,寻找被击中的感觉,如此才能获得更高层的审美需要,才能激发才创作的动力,才能真正借助《艾青诗选》让学生爱上读诗,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蓄势诗人
同学们,老师来自重庆,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你们浙江的老乡,他的经历很独特,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曾用画笔渲染城市的缤纷、描绘出人间的苦难、鞭挞社会的黑暗, 他不幸被捕入狱, 被剥夺了画笔,失去绘画条件,他转而在小小的牢房中写下大量的诗歌,用生命的激情抒写他对养母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从此他一鸣惊人,风靡全国,他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就是——艾青 ,他的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遍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 《艾青诗选》将会在九年级上册出现, 今天李老师想通过朗读诗歌的方式帮助大家提前了解艾青诗选的特点和风格,好吗,让我们走近《艾青诗选》。
二、作品介绍
1.了解作家
艾青是中华民族的诗坛大师,是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也是有着广泛影响的世界诗坛的巨匠之一,智利著名诗人称他为“中回诗坛泰斗”。
2.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3.内容主旨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其中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高度浓缩了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诗人早期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斗争,如《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还有讴歌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的作品,如《吹号者》《雪里钻》《他死在第二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歌颂人民,思考人生,艺术个性也更加丰满、成熟,如《逝去的岁月》《公路》《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等。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20年后的新成果,在成长后汲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在艺术上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很大的提高。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使他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
4.艺术特色
(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艾青很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营造能暗示或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作为“土地的诗人”,他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那份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的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火焰和生命,这些都是他的“永恒主题”。其诗歌中的丰富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如“土地”“太阳”等;有的出现次数不多,却也带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手推车”“鱼化石”“礁石”等。
(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年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
(3)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不注重韵脚的限制或字数的整齐,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具真切感和表现力。后期的诗歌,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诗人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广阔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三、了解诗歌风格
1.表现深沉的爱国之情。
若将艾青的诗歌分为两部分,那么,解放前的诗歌是以深沉、奔放的笔触去诅咒黑暗,歌颂光明,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建国后的诗歌以朴实的语言来歌颂劳动人民,礼赞社会主义美好的生活。
如《雪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年、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和深沉的忧思意识。如《我爱着土地》,体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发出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呼唤。如《手推车》把“北方的悲”描得淋尽致,字里行间透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