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上课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阿廖沙,想来大家并不陌生吧!他4岁丧父,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他的童年生活是黑暗的、悲惨的,但是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他退却,他仍然乐观面对生活。逆境促使阿廖沙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的人。高尔基笔下的阿廖沙给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少年传递了无限的正能量。今天,一起来学习高尔基笔下又一个能给我们传递正能量的形象——海燕。(板书课题)一起走进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超越年龄的经典之作——《海燕》。
- 共同确定教学目标
师: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生:散文诗。
师:请哪位同学简单的介绍散文诗。
生:散文诗,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
师:本单元,是我们九年级的第二个诗歌单元;《海燕》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大家对诗歌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学习目标,你们觉得,学习《海燕》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呢?
生回答。
师:老师把大家的刚才的发言,现场整理了这样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一下。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共同明确了,那么对于诗歌的学习,我们主要用什么方法呢?
生:(齐答)朗读。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反复朗读中,把握形象、品味语言、感悟内涵吧!
- 新授
(一)首先进入第一乐章:(出示投影)听读勇者之声
师:散文诗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首先请听名家朗读。思考问题:出示投影(听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感情基调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描绘了哪几幅海景图?)
师:同学们被深深地感染了,阅读本文,你觉得主要应该用怎样的感情?
生:热情、昂扬、高昂。
师:描绘了那几幅海景图?
生:答后师(投影):暴风雨孕育之时 暴风雨逼近之时 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
师:这三个部分在朗读时,在朗读时是否有区别呢?
生:第一部分平缓些;第二部分声音逐渐放高、速度稍稍加快;第三部分最为高昂激越。
大家从每个部分中选择内容相近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请同学帮你品一品。
(二)第二乐章:品读勇士形象
1、海燕形象塑造一:
师:本文刻画的主要形象形象是海燕。请同学们从这三幅画面中,请找出正面描写海燕的语句,谈谈海燕是如何表现的?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1个或者2、3个画面,来谈谈。然后用这样的句式回答:(出示投影)示例: 这是一只 的海燕? 文章的第 段(有感情地读),用了 的手法(修辞),或者使用了 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只 (形象)的海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回答。
师:结合语句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关注的段落:
第一段:高傲的海燕。有感情的读。处理好重音、停连、节奏。
第二段:箭一般的。勇敢的。
第三段:拟人手法。自信、勇敢的海燕。在这叫喊声里,充满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九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比喻、夸张。勇敢的海燕。
第十段:“大笑”。乐观的海燕。
第十一段:反复手法。自信。有洞察力。要读出自信、坚定、激昂的语气。大家齐读。
- 海燕形象塑造二:
师:一只勇敢、自信、乐观、高傲的海燕就飞翔在我们面前。不仅写了海燕,还写了海鸥、海鸭、企鹅 。(出示)为什么要写海鸥、海鸭、企鹅 ?
生:对比,反衬海燕的英勇无畏。
师:指导学生朗读,任选一段朗读,读出嘲讽、蔑视的语气。
师:重点指导朗读第六段,在强烈的对比中体会海燕的勇敢。明确第6段,前面蔑视、嘲讽,后面高昂、热情。对比效果更鲜明。
师: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生:突出海燕的勇敢无畏。
- 海燕形象塑造三:
师:每次海燕出场,都写了环境。请找出来。
生:找出来。
师:比较三次环境描写,大家发现环境有什么变化吗?
生:发现环境的变化特点是越来越恶劣。
师:为什么要写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这种手法叫什么?作用是什么?
生:手法叫烘托,作用是烘托海燕。
生:是为了表现海燕越来越勇敢。
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出示投影)左边的环境描写、右边是海燕的表现。
师:朗读提示——男生读环境描写的时候声音压低,读出压抑感,读出压抑感,读出暴
风雨的步步逼近。 女生读描写海燕的语句时,要声音洪亮,语气激昂。
师:离开了环境描写,海燕的形象便无从显现。正因为把环境写得很充分,海燕才有
了展示自己的舞台。环境描写能够烘托海燕形象,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第三乐章:悟读文本内涵
师:大家觉得文中的海燕、海鸥、海鸭、企鹅仅仅是几种海鸟吗?狂风、乌云、雷电、暴风雨仅仅是几种天气现象吗? 这就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出示投影)
生齐读:
写作背景 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民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趁机渔利。高尔基这位勇敢的革命斗士,为了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批判假革命者、不革命者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吹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师:了解背景后,觉得本文处处有深意。作者在赞美海燕其实是在赞美谁?为什么不直接赞美?
生回答。
师:(出示投影)象征。什么叫象征呢?联系《白杨礼赞》介绍象征手法。
生齐读:借用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师:文中还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