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2课时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陆九渊
自主学习任务一:记一记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自主学习任务二: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和钱玄同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大论战。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自主学习任务三:正音正字。
1.朗读两遍。提问三位同学。把不会的、认为容易错的字写两遍。
虚妄(wàng) 墨守(mò) 折扣(zhé )停滞(zhì) 塾师(shú) 程颐(yí)譬如(pì)
顾颉刚(jié) 腐草为萤(yíng)
2.当堂检测
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难(nàn) 步骤(zhǒu) 顾颉刚(xié)
B.大儒(rǔ) 思索(suǒ) 腐草为萤(yíng)
C.塾师(shú) 譬如(pì) 不打折扣(zhé)
D.视察(chá) 盲从(máng) 辨伪去妄(wǎng)
【答案】A. 步骤(zhǒu)—zhòu;顾颉刚(xié)jié;B. 大儒(rǔ)—rú;D. 辨伪去妄(wǎng)——wàng;
词语积累
1.读一遍,记一遍,
譬如:例如。
虚妄: 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2.当堂检测
下列选项中,红色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区的发展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首当其冲的是发展交通。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答案】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不能用来形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合语境。
自主学习任务五:整体感知。
梳理任务一: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1、2):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3)事实和依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亲眼所见,一种是传说。
(4)对传说要有一番怀疑和思考,才能辨伪去妄。
(5)对于学问,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才能有自己的学问。
(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梳理任务二: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在哪提出中心论点的?这种提出论点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引用提出论点,使文章庄重典雅,引起读者兴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
2.文章有两个分论点,分别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呢?
分论点1: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2: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在中间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的。
3.请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我国古代两位著名学者的话,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指出对待传说不可全信,要有自己的一番思考,接着阐述对待学问也要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接着作者分别概括了上下文的两个分论点之后论证了怀疑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自学主学习任务六:信息提取。
1.什么是怀疑精神?
不轻信传说的话,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一番思考,辨别“是非”。
2.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对于别人传说的材料,我们应该怎样做?
怀疑——思索——辨别
4.怀疑精神对治学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具体怎样做,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