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消化和吸收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共 2 课时 授课班级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食物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学会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同时获取新知识。

(2)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对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说明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

2、概述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说出“消化”的概念。

3、尝试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以图、表的形式制定探究计划。

4、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1、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学生自主制定探究计划。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分析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巩固旧知】

1、食物中含有         、脂肪、蛋白质、       、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       。其中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备用能源物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            

导入新课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位,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对于食物,口腔是不是仅仅起到嚼烂食物的作用呢?

质疑:

(1) 甜的物质又是什么呢?

(2) 馒头变甜与什么有关?

提出问题

教师启发:

(1) 人在发烧的时候没有胃口,吃饭不香。

(2) 边吃饭边喝水会影响消化。

根据刚才同学嚼馒头,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和两个“启发”,你准备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进行探究呢?

教师演示:在馒头上滴几

滴碘液,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知道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

教师出示该探究实验的提示内容,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打好基础。

1、 淀粉没有甜味,淀粉分解后的麦芽糖有甜味。

2、 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中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37℃。

 

确定问题制定实验探究计划

每小组从四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并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课桌上的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探究计划。

教师强调一定要确保实验变量的单一性。

实施实验探究计划

组织学生实施计划

实验一组:

  1号 2号
馒头状况 馒头碎屑 馒头块
是否加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温度 37度 37度
滴加碘液预测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二组:

  1号 3号
馒头状况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是否加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度 37度
滴加碘液预测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三组:

  1号 4号
馒头状况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是否加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度 60度
滴加碘液预测现象 不变蓝 变蓝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对各小组作出实验评价,肯定学生在探究实验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素养,将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例子与学生进行交流:

1、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2、有的组,放在清水中的馒头碎屑遇碘为什么没变蓝?

3、与其他组的实验结果作比较,变蓝的深浅程度为什么不一样?

1号小烧杯 不变色
2号小烧杯 浅蓝色
3号小烧杯 蓝色

总结:通过蓝色深浅的不同,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馒头变甜的决定因素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辅助作用。

 

学生思考并体验:

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体验:甲同学把一块馒头放入口腔中充分咀嚼,乙同学把同样大小的馒头放入口腔中,不咀嚼。

 

甲同学感觉到甜,乙同学没有感觉到甜。

 

小组讨论:

学生边思考边分析馒头变甜、不变甜的原因,而且通过预习已经知道变甜的物质是麦芽糖。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试着说出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能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学生体验咀嚼馒头的过程后,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找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 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系吗?

2、 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有关系吗?

3、 温度影响馒头变甜吗?

4、 唾液的浓度影响淀粉的消化吗?

 

 

 

 

学生认真体会教师给出的

提示,适当加以补充,准备制定计划。

 

各小组确定问题,作出假设,以简图、表格的形式设计实验方案。

 

各小组到前面开始展示本组的探究计划,展示程序为:1、本组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变量分别是什么;2、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什么;(可以以简图的形式,也可以以表格的形式)3、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在展示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提出质疑和意见。

 

 

学生按照本组完善好的实验探究计划,利用实验器材实施实验探究计划。

 

 

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论,并与假设对比,分析失误的的原因,交流成功的经验。

 

 

 

 

 

 

学生谈谈实验给他们带来的哪些启示:1、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2)不能边吃饭边喝水…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