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解读: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设计(9页)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的起源和发展》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既包括人类在生物圈中的起源和发展,又包括人类个体的生殖和发育。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的起源和发展这一部分能充分体现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影响,紧扣本册书的主题,为本册书“生物圈中的人”打下一定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介绍被大众认可的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人类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探索人类的发展。围绕这两个重点内容教材一步步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地探索中理解探究的思路。
学情分析:
我们采用的是山东教育版的生物教材,本节课初二课程,初二的学生对生物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较稳定的学习方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讨论的能力,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氛围之下,我们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提高学生展示的自豪感和讨论的收获感。通过自己的分析,自己的探究,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的进化论观点。
- 通过资料分析,能说出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 通过文本资料分析和对化石的研究,能说出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人类发展的历程。
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四、评价设计:
通过课外资料阅读,课堂交流,进行个人评价,最后课堂小测,进行总结性评价,达成目标1。
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进行组内评价,全班交流,课堂小测,进行总结性评价,达成目标2。
通过图片和文本资料分析,讨论和交流,进行总结性评价,达成目标3。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发表观点,进行个人评价,达成目标4。
五、教学过程
活动标题 |
设计意图 |
活动内容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活动 | ||
一、 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
通过猜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生物圈中的人。 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使学生体会人和生物圈的和谐关系。 学生搜集资料,让学生来讲人类的起源,对于很多学生能培养他们自信心,让课堂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两种理论的对比使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情境导入:
1、猜谜语:什么动物小时候4条腿走路,后来2条腿走路,老了三条腿走路?
2、多媒体展示生物圈中的人 (图片和文字介绍)
3、学生交流回家查阅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知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听有没有 “进化论”和“神创论”)然后问学生你支持哪种理论?(指出进化论的观点是人类起源于一类古猿)。 |
猜谜语
仔细观看,认真感受
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两种理论 |
通过个别提问和集体回答,实现目标4.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使学生能更清晰认识类人猿的生活状态,便于区分人类与类人猿的区别。
通过表格总结,一目了然,适于学生发展特点。
使学生意识到动物同人一样都是生物圈不可缺少的成员。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森林古猿和类人猿非常相似,那么森林古猿的一支是如何演变成人的呢?自然引入下一环节:从猿到人的进化。 |
1、 多媒体展示现代类人猿图片和视频。(提倡学生大胆发言,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2、表格总结
3、提出问题: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在日益减少?。
4、推测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
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然后合作交流:
1、类人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类人猿与人在形态结构上有哪些根本的区别?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 |
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实现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的进化论观点。
通过全班交流,实现目标4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