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单位 固始县第三初级中学
    语文 设计教师 李宁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作者人生经历、本文的写作背景。

2.感知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过程与方法】

1. 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提高学生借助语境推断诗歌意境的能力。

2.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3.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文章的重点语句。

4. 理解作者辛酸、愤懑和旷达、豁然、乐观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 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质。

二、学情分析: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也对诗歌的赏析有了一点技巧。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赏析诗歌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还能赏析一点诗歌。在考试中,面对诗歌赏析试题,学生不知道如何寻找着眼点,如何赏析名言名句,如何从诗文语句中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期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赏析诗歌的流程;掌握品味诗歌的方法,能拓宽思路从不同角度赏析诗歌。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积累沉淀古诗词文化底蕴。

三、教材内容分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讲述了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后,在洛阳与白居易相识,表现了两人惺惺相惜的真挚情谊,同时传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精神和情怀。《新课标》要求在古诗教学中,初中阶段要达到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此课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当遇到逆境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如何面对人生的低谷和挫折。

四、教学方法设计: 

在古诗教学中,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所以本课教学从语言着手,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内容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学生触摸古诗中的情感基调。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借助想象、入境、悟情,从而领悟诗歌的诗意,体验诗情。所以在教学中,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以求学生领会古典文学的极致魅力,学习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第一、学生自读、默读、老师范读、播放朗读磁带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二、多角度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第三、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感受、大胆想象、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