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十几减9 教学设计
课 题 | 十几减9 | 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 | 第 1 单 元 | 第 1 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计算。
2.经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
教学重点 | 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 ||||
教学难点 | 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 ||||
学情分析 | 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对与新课学习相关的旧知可能遗忘较多所以先组织进行相关旧知的复习,既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探究新知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 ||||
核心素养 |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学生没人准备15根小棒或者圆片,教师准备磁铁圆片15个(最好45个),画好10个格子的小黑板(做好3块)。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数学城堡,看谁计算又准又快吧!
2.猜一猜: 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一身毛,背上一道沟,肚里好味道。 (打一水果) 3.谈话: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瞧!小猴子来买桃子了。(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动手分一分,理解图片分法。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有效的数学信息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数量关系解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有13根小棒,分给小猴子9根,还剩多少根?(学生摆学具) 3.如果先把13分成10和3该怎么分?如果把9分成3和6又该怎么分?如果想想9加几等于13又该怎么分? 4.让学生借助小棒模仿老师刚刚用“破十法”的分法,动手分一下,把结果记录下来。 5.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任务二:根据算理,尝试计算 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让学会正确使用“平十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分小棒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借助分小棒的结果记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怎么分,谁减去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新的内容转化为加法计算之间的知识迁移学习。】 1. 借助于分小棒结果记录理解题意,学生讨论可以怎样列式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列式: 求还剩多少用减法,大数减小数即13-9 3.借助分小棒的过程探究十几减9的算理。 方法一:
方法总结: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平十法”。用“平十法”计算十几减9,就是把9分成与十几个位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十几先减去与它个位相同的数,再用所得的10减去9分成的另一个数。 易错警示:运用“平十法”时,注意是要连减两次,莫要算成先减后加。 方法二: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