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课时 6和7的认识 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
|||||
重 点 | 会用6和7表示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 |||||
难 点 | 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丰富6、7的概念,获得数感。 | |||||
学情分析 | 本节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
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开发学资源,活化教学内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列。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这些书之间的序数关系。(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
通过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排列0到5的数,同时多样的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学习任务一:6和7的认识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设计意图:】
教材利用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情感培养为一体的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和7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6与7的关系,并进行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一、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提示:图上有些什么?
2.预设: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3.提示: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4.预设: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5.提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6.预设: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7.提示: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8.预设: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9.提示: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10.提示: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11.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
12.预设:(5颗)
13.提示: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
14.预设: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
15.提示:再拨一颗是多少呢?
16.预设:(7颗)
20.提示: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你有什么发现?
21.预设: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22.提示: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你有什么发现?
23.预设: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7 7>6
学习任务二:探究6和7的基数含义和序数含义
1.提示: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 学生分组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提示: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