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2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课   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 第 3 单 元 第 2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理解单价、速度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单价和速度两个复合单位。

2.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价格、路程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两类常见的数量关系。

2. 理解数量关系之间的变换。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初步了解了竖式乘法计算。本课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体会模型思想。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同学们,你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吗?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今天超市开业特价。超市里的商品上面都会有一个价格标签。上面会标注商品的单价。食物的价格一般是以每斤也就是500g为单位。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1.提问:10月9日,李阿姨想去超市买10斤鸡蛋,她带了50元,够吗?

学生按照鸡蛋的单价计算一下。

4.18 × 10 = 41.8 (元)

50元够了。

2.知识点小结:单价就是一个计量单位的商品的价格。

3.提出质疑:鸡蛋的单价就是每500g4.18元。那么41.8是什么?这是什么数量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学习价格数量关系

观察图中文具种类、价格,以及小明要购买的数量,通过计算价格,推导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通过图中给出的价格和小明要购买的数量,计算所花总价,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已知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求出另外一个。】

课件出示例2情境。借助例2学习价格数量关系。

例2:

 

1. 学生观察图片。

(1)引导:先看题,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2)说明:单价就是单位价格,比如钢笔每支12元是其单价。买商品的件数,叫数量。

(3)学生各自观察,自由讨论。

2. 介绍单价的写法。

(1)讲解:1(每)支钢笔12元,12元就是钢笔的单价。钢笔每支12元,可以写成12元/支,(板书),读作:12元每支。

(2)引导学生尝试写出练习本的价格,并读一读。

(3)学生自行读写,并与同学间讨论。

(4)讲解:1(每)本练习本3元,3元就是练习本的单价。练习本每本3元,写作:3 元/本,读作:3元每本。

3. 认识其相互关系。

(1)说明:现在请在教材的表格里先填写单价,数量。

(2)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并交流。

(3)讲解:总价是指所有商品的价格。所以钢笔的总价是买4支钢笔一共要多少钱,练习本的总价是买5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已知单价、数量,计算总价用乘法。

(4)学生计算总价。

(5)提问:你发现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6)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7)板书:总价=单价×数量,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易错警示:思考一下,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前面我们已经得出了“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进行推导,单价和数量是乘数,总价是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转换关系,我们可以将乘数和积转换位被除数、除数和商。(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

任务二:学习速度数量关系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探索并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速度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类比和自主归纳的能力。在计算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时,明白它们两两之间的联系,已知其中两个条件,就能求出另外一个。】

课件出示例3情境。借助例3学习速度数量关系。

例3:

 

1. 认识速度的含义。

(1)讲解:所谓速度,就是单位时间行驶的路程,比如,每小时,每分钟行驶的距离。

(2)提问:和谐号列车和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怎么写?怎么读?

(3)参考单价,学生自行读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讲解:和谐号列车速度:每小时行260千米,写作:260千米/时,读作:260千米每(小)时。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200米,写作:200米/分,读作:200米每分。

2. 借助表格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引导:和谐号列车行驶3小时的路程就是求3个26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60×3=780。李冬8分钟骑了多远就是求8个20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00×8=1600。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3)小组内交流,谈论汇报。

(4)小组长整理汇报各组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