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6课时 百分数问题中的变化幅度问题 例5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2.能准确判断变化过程中的单位“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的能力。

重    点 通过问题解决初步学习利用假设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掌握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    点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变化,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百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本例题的这一实际问题引入研究,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学习用假设法解决这样单位“1”未知的百分数问题。同时,在不同假设数据的对比中体会假设法的合理性,感受单位“1”的变化,了解变中的不变。
核心素养 通过假设3月的价格为具体数量或单位1,体现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阅读题目,寻找信息,画线段图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种力求从旧知中寻找新旧知之间的关联,从而达到从旧知过渡到新知,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阅读题目,寻找信息,明确问题,画线段图分析问题。】

情境导入,引“探究”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购物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购物时总会遇到一些商品先降价,再提价的情况。商品在价钱变化中比原来是提高了呢?还是降了呢?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一问题。

知识链接,构“联系”

提问:你知道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含义吗?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1)某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是28%。

(2)某品牌电脑搞促销,降价10%出售。

(3)国庆期间,实际销售量比计划销售量增加了75%。

学生根据汇报交流。明确百分数的含义,正确判断单位“1”

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88-89页例5

某种商品4月份的价格比3月份降了20%,5月份的价格比4月份又涨了20%。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相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学生阅读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画线段图分析问题。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1.学生读题找信息。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已知问题:每两个月之间价格的变化幅度是多少?

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两次幅度变化,最终价格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的幅度是多少?

2.分析数量关系。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找准变化中的单位“1”

3.画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