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12课时 加减混合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算式的实际意义与运算顺序,学会按顺序计算。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理解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是在一道题内连续进行两次加减口算。利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进行第二步计算能锻炼短时记忆,培养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而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
核心素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说运算顺序。

 

2.解决问题。

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先飞来3只,又飞来3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混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探索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课件出示教科书P74例14。

 

(1)看图说条件和问题:

依次出示:原来车上有(7)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有(3)人上车。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指名说说图意(强调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3)车上原来有7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这时候,车上有多少人?怎么列算式?

又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了?算式接着怎么写?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7-2+3

(4)提问: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算式有什么不一样?(这道算式中有加法也有减法)

(5)师:像这样既有加号又有减号的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加减混合运算》。

2.探索算法。

(1)提问:四人小组内结合图意说说这道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2+3=8

 

 

(3)提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8呢?

(4)提问: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相互说一说后,多找几人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 再算5+3=8)

3.同步训练:

(1)你知道8+1-4=怎么计算吗?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汇报。

(2)比较两道算式:7-2+3=8   8+1-4=5

(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在前就先算加法,减法在前就先算减法,也就是谁在前先算谁。它的运算顺序还是从左往右。

易错警示: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还是从左往右,不要弄反了。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