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风娃娃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八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车、得”等9个生字,认识本课的“助、抽”等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学习

重难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情,能根据课后提示讲述故事。

2.拓展积累“寒风、凉风”等词语,说说生活中风还能做什么。

学情分析 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根据提示讲故事,所以教学时通过“风娃娃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文,能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地阅读课文。同时,利用文本的 “空白”,让学生大胆想象,为讲好故事做好准备。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诵读古诗,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大自然中的风,学生们都习以为常,但缺少对有关风的文字的接触。本环节设计以古诗《风》猜谜的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对风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积累有关风的词语,恰到好处。)

1.诵读古诗,猜一猜,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预设::风

2.学生自由交流:在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风?

3.认读积累词语。

寒风 凉风 暖风 狂风 台风 暴风   和风细雨 风和日丽 风平浪静 风调雨顺

4.揭题导入。

(1)出示风娃娃,板书课题:风娃娃。正音:第二个“娃”读轻声。

(2)引出话题:风娃娃觉得自己长大了,他想像妈妈一样帮助别人做好事,他做了哪些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吧!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识字安排学生互动交流,并引导他们再一次在语境中识字、理解、积累,有效地为读文扫清了障碍,并激发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1.出示自读要求。

  • 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 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可以先猜一猜,也可以查字典,还可以问老师或者旁边的同学,弄清读音后,再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重组句子,学习生字新词。

(1)风娃娃想帮助人们,他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水哗啦哗啦地向田里的秧苗流去。

①借助图片认识秧苗。拓展:禾苗、树苗、火苗、鱼苗等。

指导学生写“苗”:上宽下窄,“田”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②特别注意“助、使”读翘舌音,“劲”在本课读前鼻音。练习用“使劲、帮助”说话。

③积累拟声词“哗啦哗啦”。文中还有哪些拟声词?(船工喊的号子声“嗨哟,嗨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拟声词。(教师说场景,学生模拟声音)

(2)流着汗的船工拉着一艘走得很慢很慢的大船,由于得到了风娃娃的帮助,他们纷纷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①学习多音字“得”:走得(de)很慢  得(dé)到  得(děi)亏

②找出文中含“得”字的词组,发现规律。

(走)得(很慢很慢)  (转)得(飞快)  (吹)得(无影无踪)

(3)风娃娃在广场上把风筝吹得无影无踪,把人们晾晒的衣服吹跑了,把路边新栽的小树折断了,人们纷纷责怪他。

①认识“栽”字,部首是木字旁。比较“载、栽、裁、戴”。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深入文本的学习打下基础。)

1.再读课文,思考:风娃娃都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情?最后的结果如何?

2.学生交流。

(1)地方:田野、河边、广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