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部编版 | 四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第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崛、范”等11个生字,会写“肃、默”等12个字,会写“严肃、默默”等16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
||||
学习
重难点 |
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理清几件事情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 ||||
学情分析 | 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很难与课文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由“志”入课,畅聊志向
【设计意图:从“志”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志向的含义,为本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畅聊自己的志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文题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书写、解释“志”字。
(1)教师出示“志”字,板书“志”。
(2)教师讲解“志”字的字形和意义,理解题目的意思。
请看老师写的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被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思考立下的志向。
2.聊志向,引入新课。
(1)教师提问: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2)教师出示课文题目,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教师提问:你能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吗?
“崛”是山字旁,字义多跟山有关。那“崛起”在这里指中华的什么呢?(兴盛、繁荣、富强)
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把“中华”“之”“崛起”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4)请学生大声地齐读题目。
(5)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6)过渡语: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呢?周恩来为什么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二: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分享识字方法,促进学生交流、合作;教师适时指导,确保学生识字正确。】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出示生字,请学生观察,自主识记。
崛 范 魏 晰 效 淮 惑 惩 训 斥 难
提示:可以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可以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可以在语境中识字并理解意思;还可以组词识记。
3.学生当小老师,分享识字方法,老师相机指导、梳理。
(1)利用形近字来记住字音,区分字义。
掘——崛 校——效 难、准——淮
(2)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委+鬼=魏 日+析=晰 或+心=惑 征+心=惩
(3)组词识记。
请学生给“范”字组词,理解意思。
示例:范本:模范、典范、榜样;范例:典型、样板;范畴:范围、领域;范文:模范文章;范式:模式、样式;范畴:范围、领域
(4)在语境中识字并理解意思。
请学生找找“斥”字出现在课文的哪句话中,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用换词法来理解“训斥”的意思。
4.出示词语,学生多种形式读词语。
崛起 模范 魏校长 清晰 当效此生 淮安 疑惑 惩处 训斥 苦难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