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1 古诗词三首 | 部编版 | 五年级上册 | 第七单元 | 第3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会认“榆、畔、聒”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会写“畔”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3.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
学习
重难点 |
1.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能借助注释,说出《长相思》的意思。
2.体会词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
学情分析 |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由诗导入词,简单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一起来背诵一遍。
1.学生背诵《山居秋暝》《枫桥夜泊》。
2.继续引导:这两首诗都是写景诗,《山居秋暝》描写的是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枫桥夜泊》描写的是诗人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那么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又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一问题走进《长相思》。
3.出示诗题,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长——相——思”。(充满感情)
4.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也称“长短句”。
学习任务二:借助注释,感知大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长相思》这首词的大致意思,为后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
1.朗读《长相思》,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指导书写。
①更(gēng):多音字,在这里作为表示时间的量词,读第一声,可组词“三更半夜”。
②聒(guō):“耳”加“舌”。引导推测:猜猜字义是什么,有谁知道?(舌头发出的嘈杂声入耳,使人厌烦)
③畔:可以组词“河畔、湖畔”。左部“田”要写得窄小,右部“半”的第四笔横和“田”的收笔横持平。
3.默读《长相思》,借助插图和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交流讨论。
预设1:“山一程,水一程”指翻过一座座山,蹚过一道道河。这里指的是将士们跋山涉水,行军艰辛。
预设2:“风一更,雪一更”指风吹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这里形容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词意: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后,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这样的狂风暴雪的。
学习任务三: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词句描绘的画面,想象词人家乡的景象。学生两次想象的过程,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就是将文本与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相融合的过程。】
1.引导赏析上阕。
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