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0 青山不老 | 部编版 | 六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 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
||||
学习重难点 |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 ||||
学情分析 |
本文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资料的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沙漠、荒山,植被稀少,这个地方太荒凉了,没有一点生机,环境非常恶劣。
2.看来这组照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地方就是我国的晋西北,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却有那样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这方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的采访,一起走进这位平凡的老人,看看他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
(板书:20青山不老)
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预设2】:青山为什么会不老?
【预设3】:“青山不老”与这位老人有什么关系?
……
4.走进作者:结合大家课前预习情况,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梁衡呢?
【预设1】: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
【预设2】:代表作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没有新闻的角落》等。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二:初识老人,了解故事
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听读任务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标注出来,尝试自己解决字音问题。
巩固容易读错的字音。(随文识字)
粼(lín) 虐(nüè) 踞(jù) 载(zǎi) 擎(qíng) 锹(qiāo) 劲(jìng) 拄(zhǔ)
2.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老人信息卡片。
釆访地点: 采访对象: 性别: 年龄: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预设:
釆访地点:晋西北山沟的一个小院 采访对象:一位山野老人 性别:男 年龄:81
预设:主要外貌特征:瘦小
感人事迹:一位山野老人在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的晋西北,十五年内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一片青山。
3.综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教师小结:本文可以釆用“人物+事件”的方式来概括主要内容
4.课件出示信息表,学生自主完成。
人物 老人 |
年龄:81岁 |
外貌: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 |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 |
主要事迹 | 在中国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资助村民 |
小结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
学习任务三:聚焦“环境”,感受“奇迹”
(一)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思考: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