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 统编版 年级下册 1单元 共2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初旬、翡翠、饺子、榛子、栗子、风筝、正月、间断、掺和、逛庙会、玩意儿、杂拌儿、张灯结彩、万象更新、零七八碎儿”等词语;会正确、美观书写本课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初旬,娴熟、张灯结彩、万象更新”等词语的意思。

2.结合春节热闹的节日氛围和自己对春节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1.正确读写词语;会正确、美观书写本课14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知识导读

1.出示春节简介,播放歌曲《新年到》。

导入语: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说说春节我们怎么过?

(学生汇报交流)

穿新衣·戴新帽

一家亲·庆团圆

看春晚·守长岁

拜长者·领红包

……

3.那北京的小朋友们都是怎么样过春节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节吧!

(板书:1北京的春节)

4.读课题。

二、文本知识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1)出示词语,读一读。

腊月 展览 风筝(zheng) 空竹 口琴 更(gēng)新 鞭(biān)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xiāo) 间( jiàn)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fèn)外

(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3)词语解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提示:忙乱、热闹、喜庆、团圆。(板书)

4.快速浏览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出来,并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提示:时间顺序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