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能感受母鸡的特点,体会母爱的伟大。
4.能感受同一作家在写不同动物时,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感受母鸡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有条件的可以到乡村观察母鸡,没条件的可以在网上借助图片、视频等认识母鸡。
2.查词典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孵”“警戒”等词语的意思。
3.教师准备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文章《柱子上的母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主要设计意图有三个:一是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认识了解母鸡。现在的孩子很少能看到母鸡,更谈不上了解母鸡了。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首先,课前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母鸡;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进一步深入了解母鸡的各种生活习性。二是注重方法引领,培养理解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母鸡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认识母鸡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和过渡句,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再比如深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之情、喜爱之情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个性表达,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三是关注文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段落结构,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描写内心情感的,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对比来突出内心情感的。在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受老舍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感受老舍用词的严谨、描写的真实、情感的鲜明。
第1课时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层次,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我”对母鸡态度前后的变化。
一、联系旧知,激趣导入
1.回忆旧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动物,作家老舍先生家里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有猫,有狗,还有鸡,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2.导入:老舍先生眼里的猫是那样地可爱,那么他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母鸡是什么样的小动物?说说你印象中的母鸡。教师随机出示母鸡的图片,播放母鸡的叫声。
设计意图
从前一课的学习导入到本课的学习,关注前后课文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学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交流。
(1)出示一组词语,指名领读,随机正音。
疙瘩 欺侮 可恶 聋人 啄食 伏 一声不哼 啼叫 凄惨
着重读好“恶”。“恶”是多音字,通过组词体会一个读音与态度有关,一个读音与品性有关。
(2)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讨厌田坝忠厚 下毒手 成绩 孵 警戒
歪着头 咕咕 汤圆 掘地 理由 心事 反抗 预备读完后交流词语的意思。
通过查词典,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预设:“孵”“警戒”等。交流“警戒”时联系“警告”进行对比理解。
(3)相互质疑: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紧叫”“顶尖锐”等词语的意思。交流“顶尖锐”时联系“顶凄惨”进行理解。
(4)指导写字。
出示课后生字。
学生观察字形,交流生字书写要领。
重点指导:“孵”“警”等字笔画多,笔画间的空间要匀称;注意“毒”“戒”等字的笔顺。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