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三首

【文本解读】

部编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古诗三首》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书湖阴先生壁》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能够借助注释,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诗歌的大意;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图景,有助于学生了解这几首古诗描绘的景致,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同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引导其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奠定基础。教学时还可以适时补充诗歌所引用的典故,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从而读懂诗中的景物人情,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点一滴中。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自主学习读通读顺诗句;能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等方法把握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主题,创设情境

1.出示单元导语页。

导入: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地球上还有无数美丽的景物,有辽阔的草原,有茂盛的森林,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山川大河;在地球上还有很多生物存在,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在众多生物当中,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有与地球和谐相处,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师:这个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要求我们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学写倡议书。

2.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的诗人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你领略过哪些美景?

预设: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

◇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田园

◇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田园

师:同学们在回顾这些诗句的过程中,体会到祖国各地的风景给人的感觉有哪些不同?

师:今天要学习的三首古诗,有北方风景的豪迈,也有江南风景的婉约,还有田园风光的闲适,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时,通过复现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黄河、春景的诗句,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有助于唤醒学生对景物的遐想,为理解诗歌大意奠定基础。)

二、扫清障碍,读通古诗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师生交流,提示学生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预设:

(1)读准多音字“曲、簸”:“曲”在这首诗中是“弯曲”的意思,据意定音读一声;“簸”字在诗中指上下颠动,所以读三声。知道学生用剩下的读音组词。

(2)读准易错字“畦、闼”:师提示学生通过找形近字的方法识记生字。

3.学生根据正音练习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把握大意,读懂古诗

1.出示学习提示:大声朗读《浪淘沙》(其一),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与同伴交流。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读这两句诗,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

预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师: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预设:九曲、万里、浪淘风簸、自天涯等。

师: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师提示:带着想象到的画面和声音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读出黄河的雄壮气势。

小结:通过抓关键词、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诗中画境的雄浑之美,知道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