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采薇(节选)》 | 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自主搜集资料,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
2.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叠词手法的艺术魅力。 4.拓展诵读《诗经》中的其他名句,感受那诗化的语言、淳朴的浪漫,激发诵读《诗经》的兴趣。 |
||||
学习
重难点 |
通过“杨柳”“雨雪”等景物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戍卒的复杂情感,赏析以相反的景物衬托情感的方法。 | ||||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初步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文内容,谈出自己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能力。但因古诗创作年代、背景距离现在已久需要做好资料搜集工作。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的学习障碍,但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
教学辅助 |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诗歌引入,再结合课前资料对《诗经》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写作背景,为接下来的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1.师:在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而又得到长足发展的文学样式,便是诗歌了。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里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生读)——
(课件出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师:珍惜时光,奋发努力,这是诗人对我们的劝勉。
(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师:这是苏轼美好的祝愿,也表达了他旷达的胸襟。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古诗词诵读单元,我们将一起品读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那么,你知道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吗?是的,就是《诗经》。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诗经》。
(1)师:有人说,《诗经》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她一共有305篇,每一篇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人说,《诗经》是启迪人类智慧的金钥匙,每一个故事揭示了一个哲理;有人说,《诗经》是人类文化、历史中的奇葩,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习俗、爱情、生产等方方面面,无所不有。2000多年来,《诗经》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历代读书人的尊崇。
(2)那么,关于《诗经》,你课前都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相机出示课件)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3.引入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采薇》就节选自《诗经·小雅》,也是一首四言诗。看老师板书课题。“薇”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部的笔画比较多,所以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是反文旁,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
师:“薇”是野豌豆苗,“采薇”就是采摘薇菜,借指隐居生活。
过渡:那么,节选的这一小节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4.简介写作背景:
在西周时期,有一个民族叫猃狁(后来称之为匈奴),这个民族的人十分强悍,常常入侵西周领土,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于是,西周统治者就大量征兵,远赴边疆抵抗入侵者。在那个时期,军营生活异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加上军官们克扣欺压,不把士兵当做人看。所以,他们都非常盼望早日离开这可怕的环境,回到家乡的怀抱,回到亲人的身旁。但是,很多战士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饿死、冻死或被自己人活活打死。能够勉强活着回来的人,每每回想起军营生活,仍然是胆战心惊,不堪回首。这几句话描写的正是是一位老战士长年在边疆作战,远征归来,在路途中的所见所思。
学习任务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1.出示学习要求:
自由诵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工具书或借助旁边的注释解决,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结合注释)
3.师生齐读。(出示课件)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你发现这首诗和我们以前读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吗?是的,以前我们读的大多是七言五言诗,这是一首四言诗,读起来很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我们一起来读。
学习任务三:小组合作,把握诗意。
(设计意图: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来讲,小组合作探究是合适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达到学习目的。)
1.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以小组读读这首诗,说说诗歌的大体意思。
2.教师巡观,重点关注,重点指导。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说,组员展示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