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明白长征的相关知识,感受伟人的精神。
2.了解纪实性作品的人物的成长历程、信仰追求和精神品质。
3.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了解红军及长征,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了解纪实性作品的特点,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1:五角星、八角帽,这是毛泽东广为流传的一张照片,你知道这是谁拍摄的吗?你知道照片背后有着多少故事吗?
出示图2: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深入“土匪聚集的地方”,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他手中有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
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出示图3:有这样一本书:它真实、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加拿大白求恩毅然奔赴抗日前线……
这本书就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他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最初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二、活动一:知一个人
1.认识作者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
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嘱,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写作背景
(1)背景介绍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苏区和红军的存在成了一个难解的谜。为了解开这个谜,给萦绕在心头的问题找到答案。
(2)提问清单
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
“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同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的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4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3)成书经过
经过数月的整理, 1937 年 10 月, Red Star Over China 初版在国外发行,1938 年 2 月《西行漫记》在国内出版,引起轰动。然而,也是在 1936 年,一次意外事件几乎让这本书中途夭折:
1936 年 10 月中,我在红军中间待了将近 4 个月以后,回白色世界的安排工作终于完成了……到鼓楼……我的包不在那里。在那个包里,有我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是第一次拍到的中国红军的照片和影片——还有好几磅重的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必须把它找到……天已黑了,司机表示他等到明天早晨再去找。明天早晨!我下意识中感到明天 早晨太迟了 ……我急着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一 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
正是“1936”孕育了这本书,也差点葬送了这本书。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三、活动二:读一本书
1.解读“红星”
阅读链接资料,说一说《红星照耀中国》书名有什么内涵?
链接资料: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明确: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识别体裁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而在今天读者看来则是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3.阅读策略
首先,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其次,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再次,把握作品中的“事实”之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比如,斯诺带着疑虑出发,采访结束之后,他又有怎样的观点。
最后,阅读纪实作品,并从中获得启迪,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4.品读作品
(1)读序言
读序言,可以了解内容概要、写作缘由和过程,明确写书的纲领和目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作者 | 【美】埃德加·斯诺,新闻记者 |
采访时间 | 1936年 西安事变前夕 |
采访路线 | 北平-西安-保安-预旺-保安-西安 |
采访对象 |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
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
采访内容 | 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