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猴王出世 统编版 年级下册 二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学习

重难点

1.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语句,能猜出大致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经过。

学情分析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随着相关影视作品的传播,书中的许多故事孩子们都十分熟悉,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表达方法。并通过片段教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猜故事和谈孙悟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通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1.出示《西游记》连环画封面,学生看图猜故事。

这些故事都出自《西游记》,谁能说说你对《西游记》及作者的了解?

2.出示长篇小说《西游记》及作者简介。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全书共100回,可分成三大部分,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后来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而归的故事。

吴承恩,明代杰出的小说家。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大唐西域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吴承恩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同学们对《西游记》里的故事应该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吗?

3.导入: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么他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让我们走进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第一回《猴王出世》。

4.这是一篇半文半白的古典小说,请看“阅读提示”,说说本文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任务二:默读课文,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但让学生读懂白话文有些难度。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更高。】

1.默读课文猜测词义。

自学要求:这篇略读课文和上一课一样是白话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遇到不太明白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再继续读。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遂”读“suì”,不读成二声。“劣”读“liè”,不读“lüè”。多音字“呵”在本课做语气词,同“啊”读轻声。

课件出示:

【名曰】名字叫做。

【盖自】自从。

【既久】已久。

【造化】福气;运气。

【所在】地方。

【明明朗朗】明显,清晰。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序齿排班】按照年纪大小排好顺序。

教师追问: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猜到了吗?

3.教师小结:在读名著的时候,由于背景不同、语言不同,我们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关键词和插图、查字典等来猜读大致意思。猜读是读名著的一种好方法。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