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 讨论》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讨论时要做到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讨论中,积极且客观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言语表达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讨论,学会听话、组织语言、评析他人的对话。
4.文化传承与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讨论”这种口头交际活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意义及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有关讨论的基本原则与规则。在讨论中,学习紧扣议题发言,并且学会在交流讨论中尊重他人、包容合作。
教学难点:
把握有关讨论的基本原则与规则。在讨论中,学习紧扣议题发言,并且学会在交流讨论中尊重他人、包容合作。
三、教学设想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的都是带有思辨色彩,且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分别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怀疑与学问》《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这也是第二单元议论性文章的延伸和深化。通过学习,培养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学习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了解驳论的特点,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具有逻辑力量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
演练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的口语交际主题是“讨论”。“讨论”这一形式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学习时,同学间相互切磋,“讨论”更是从不缺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让我们的知识、能力得到提升。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我们仍然是各自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讨论让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培养敏锐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这,就是讨论的意义。
设计意图
“讨论”无处不在,但学生对其认识却不一定到位,往往感觉不到“讨论”的存在。本环节引用中外名言,意在引发思考,引导认识讨论的作用和意义。
二、导学施教
(一)什么是“讨论”
“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
(二)讨论应该遵循的原则
讨论的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
紧扣议题
言无不尽
包容合作
讨论要围绕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切不可东扯西拉,离题万里,不能把讨论当成了漫无边际的闲谈。每个参与讨论的发言者都要积极发言,讨论才算成功,不要觉得自己“没想好”而缄口不言。讨论时,即使观点不同,也应理性地发表意见,坦诚谦虚地对待不同的看法,保证讨论在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行。
三、口语实践
一、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雕像,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下面是几位同学讨论时的记录。你觉得他们各自的表现怎么样?如果你与你的同学讨论这一问题,你们会说些什么?不妨找几位同学试一下。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雕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吗?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吗?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雕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雕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雕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乙同学的表达方式欠妥。在讨论中,如果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我们需要委婉地表达反对的观点,如“我反而认为要……才更好”“我有一点不同的意见……”等等,就像是丙、丁两位同学的表达方式,在尊重别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的观点,这样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我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把乙同学的观点更换一个表达方式,如:我觉得放古代文化名人的雕像固然能突出校园的中国文化氛围,但校园文化并不局限于中国古代,校园文化应该是多元的,还可以再放一些其他雕像,就不会显得单调了。
四、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问题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问题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为什么?
讨论提示
1、讨论问题时,思路要开阔,但要有重点,避免多点开花却浅尝辄止。
2、可以由一名同学担任讨论的主持人,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调节现场气氛,把握讨论的节奏,避免跑题或陷入无谓的争论。
3、所以讨论参与者都应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尽量达成最大程度的共识,但也不应该可以回避不同意见。
4、可以采用录音、速记等方式记录讨论内容,讨论结束后进行回顾、分析,然后整理成讨论报告。
问题1:
“有教养”是能够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这种尊重不仅仅是在社会上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在对自己的家人、亲人和下属的尊重。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要礼貌待人,这种礼貌待人是出自自己内心的,是习以为常的,是能够让自己心情愉快的,是一视同仁的;做事不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