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 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

2.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重点)

2.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并不陌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就学过《春》《雨的四季》等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并且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但是汪曾祺的文字需要拥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用经岁月沉淀后的淡然欣赏才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审美情怀。所以,如何让同学们沉浸在文本之中,入情入境品味文字的“淡”和“美”,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才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收到一封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参加《去有诗的地方》第二期节目——“我是诗人汪曾祺”诗歌创作活动,请同学们从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中寻找创作诗歌的素材并完成诗歌创作。

邀请函内容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诚邀你们参加《去有诗的地方》第二期节目——“我是诗人汪曾祺”,进行诗歌创作。

《去有诗的地方》节目组

2023年10月18日

二、想念昆明雨——初读文章明确写诗情感

1.请同学们从文章首尾处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2.作者如此想念昆明的雨,跳读文章,从4、5 段中圈画出能够体现昆明雨季的特点的词语。

明确:雨季长;不使人厌烦;下下停停,但不使人气闷;气压不低,很舒服;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昆明的雨“明亮、丰满”,滋养了哪些景、物、人?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后的【阅读提示】速读文章6-10段,圈出关键内容。

正是因为有雨的明亮丰满,所以才会有 (悬空倒挂着的肥大的仙人掌)(使用此句式填写)

明确

雨中倒挂着能开花的仙人掌;随处可见的菌子;大,黑红,火炭般的杨梅;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清香四溢的缅桂花;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4.作者为何对昆明的景、物、人如此熟悉,如数家珍,让我们结合背景资料解开疑惑。

背景资料: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景、事、人联系起来的?

明确:他在昆明学习,接受教育,生活工作,也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对昆明感情的深厚可想而知。“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