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全新章节式二级菜单课件【2023年修订】
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重点)
2.积累本课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故事情节;揣摩文中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重点)
3.把握人物形象,认识狼的本性,知道对待像狼一样的黑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素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在人们的生活中,“狼”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动物。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有“狼”这种动物。这不,小时候的你要是撒谎,你爸妈准说,“小孩子撒谎要被狼吃!”
上学以后,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更是接触到了很多与狼有关的成语。下面,我们就来请几位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
抽生回答与狼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参考示例: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吞虎咽/狼狈不堪/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豺狼当道/如狼似虎/与狼共舞/狼烟四起/杯盘狼藉/虎狼之心/前怕狼,后怕虎/披着羊皮的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行千里改不了吃人
教师提出问题:在上面这些与狼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中,大家发现它们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狼”是什么的象征?
学生回答:
它们都带有贬义;狼在人们心中是贪婪、凶残、狡猾的象征。
教师引导并进入新课:
狼是狡猾的,但跟人的智慧相比,终究不过是笑料而已。下面,我们就来学
习一篇人与狼斗智斗勇的寓言故事 ——《狼》。
二、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蒲松龄是清代杰出的文学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从小热衷于功名,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的第一名,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迫于生计,蒲松龄曾短暂应聘知县幕宾,但次年即辞幕回乡,设帐教学,以塾师(私塾老师)为业终其一生。
蒲松龄从小就喜好搜集民间奇闻逸事,再加上科场、仕途的失败使他满腔悲愤,虽身不在官场,但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却有更深刻的认识,于是从22岁开始创作《聊斋志异》,至晚年才完成此书。
三、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俗名《鬼狐传》,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文学成就上,《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郭沫若先生赞其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其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书中的题材大多源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书中的人物多与科举考试有关。作品主要是通过描写妖狐神鬼的故事来揭露现实生活的黑暗,思想内容极为深刻。其中描写爱情故事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
书名《聊斋志异》中的“聊斋”二字是蒲松龄的居室之名,“志”是记述,“异”指奇异的故事。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的第二则,原文共有三则。
四、文体知识简介·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以记述神异鬼怪传说故事为主体,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形式之一。志怪小说中虽有一些封建迷信和玄学的思想,但也保存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都是志怪小说中的代表作品。
五、生字识记
zhuì jiǒng shàn dān
缀行 大窘 苫蔽 眈眈
shǎo míng kāo xiá
少时 目似瞑 尻尾 狼亦黠矣
六、课文朗读
1.听读或老师范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音、节奏和断句。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和断句。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疏通文意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词语解释:
【止有】通“只”。只、仅。 【缀行】缀,连接、紧跟。行,行走。
【投以骨】倒装句,“以骨投”。以,拿。 【止】停止。 【从】跟从。
【复投之】又投给它,复,又。之,代屠户或“骨头”。
参考译文: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