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穷人 部编版 年级上册 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学习重难点 1.能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学情分析

本课属外国文学名著,课文的写作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并不熟悉,因此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资料查找工作。此外文章有较多生字、生词的读音需要用心读准。针对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对层次结构的把握也不够准确,需要教师灵活指导点拨。
教学辅助 PPT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  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了什么?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穷人:生活贫困的人。课文中的“穷人”指谁?从哪儿看出他们是穷人的?他们真的是穷人吗?

2.课件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学生交流资料袋中的内容。

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19世纪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童话。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他晚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短篇小说《穷人》。(板书题目《穷人》,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学习任务二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 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及时纠正错字,并提出易错或难写的字,全班解决。

①“嘛、皱、涌、澎、湃”的音、形。

【预设】

 

  • 观察字形: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指导书写: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澎”“湃”右边的部分也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合体字,书写时注意把右边写紧凑。
  • 学生练写。

2.课件出示词语

风暴   糟糕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潮湿  阴冷  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忧虑

(1)指名读。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是描写环境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人物的。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

4.默读课文,想想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下列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

(学习任务单第3题)。

(1)情节:

   暴风雨夜晚             西蒙死了           桑娜 忐忑不安          丈夫 同意

桑娜去女邻居西蒙家     桑娜抱回了她的孩子     等待丈夫归来           收养孤儿

(2)人物:

夫妻(关系)

桑娜       渔夫

帮助)

西蒙

 

(3)请根据上面的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结: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发现自己的邻居西蒙去世了,便抱回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她害怕被丈夫责骂,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回到家,得知西蒙去世了,便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孤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学习任务 聚焦环境,感悟人物形象

1.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整篇文章中,并未出现“穷”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2.故事发生在一户普通的渔家小屋里,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课件出示)

 

 

 

 

 

3.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一段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

师:我们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在小说中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聚焦环境,请看学习提示。(课件出示)

圈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环境的词语,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4.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又黑又冷 波涛轰鸣 狂风怒吼

温暖舒适 干干净净 闪闪发亮

(1)生联系课文内容谈感受。

师:回顾环境描写的作用:《桥》中肆虐的洪水,我们看到了舍小家为大家的老汉。这处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

3.读课文第1~7自然段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