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生活中几种重要盐(包括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三是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过滤、蒸发等基本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四是分类的学科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运用。
(一)生活中几种重要的盐
- 关于教材中四种盐的分类方法。对于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四种盐,分类的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不同。如从阳离子的角度可以将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三种分为一类,都属于钠盐;碳酸钙单独是一类。若从阴离子的角度,就是教材中的分类结果,即氯化钠单独是一类,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三种是一类,都属于碳酸盐。四种盐的分类告诉学生,对于同样的一些物质,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从而为后面76页关于物质分类的讨论奠定基础。
2.关于氯化钠。教材紧密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认识氯化钠的主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海水、盐湖、盐井和盐矿等);还有工业生产粗盐和粗盐提纯的过程(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和结晶等),这个内容为学生在后面(87页)进行的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奠定了知识基础。
3.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教材还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认识它们的用途,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第六单元学过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通过类比、推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也应该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并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推理的正确性。这样的内容安排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的养成。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的基础上,学生自然会通过逻辑推理思考“它们是否也能与前面学过的常见的碱反应呢?”教材上通过碳酸钠与石灰水的反应说明这个性质的。其实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与石灰水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气体的反应,一个是产生沉淀的反应,结合第十单元酸碱中和生成水的反应,都在为学生建构“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奠定基础。
(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探究
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一是第十单元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二是三种碳酸盐的性质学习(生成气体和沉淀)。在这部分内容中,教材通过前面学习的基础,通过实验11-3让学生辨析是否其中的两个反应是否复分解反应,并结合三个讨论问题建构复分解反应发生需要满足的条件。然后又通过75页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应该先让学生通过理性逻辑推理进行判断然后再进行实验验证,因为实验只是证明条件的一个手段,以后的学习更多的是理性思维和推理过程,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以实验为手段,突出培养学生的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粗盐提纯的方法
实验活动8“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学生必做实验,实质是以“粗盐提纯”为载体,学习蒸发操作,并进一步练习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对本节内容中的常见盐的用途和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的学习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之前学习的CO2的制取反应和灭火器的原理中牵涉到的反应,正是本节课所学的盐与酸的反应。而盐与碱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内容则是学生以前接触较少的,或是虽然接触到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关观念的新内容。所以本节课应将此项内容定位为教学的重点。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氯化钠 粗盐提纯
课时2 碳酸盐 复分解反应
课时3 复分解反应 盐的化学性质
课时2 碳酸盐 复分解反应
一、教学目标
-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 通过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的反应,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方法。
- 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用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氯化钠的性质、用途及粗盐提纯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图片展示】
【过渡】在盐这个大家族中,有一类盐的酸根是碳酸根或碳酸氢根,我们把它们叫做碳酸盐。
【新课引入】播放视频:《恶魔蛋糕里的小苏打》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3,了解并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俗称及用途。
【总结】教师补充物理性质。
物质 | 碳酸钠(Na2CO3) |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钙(CaCO3) |
俗称 | 纯碱、苏打 | 小苏打 | / |
物理性质 |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是盐不是碱) | 白色粉末状固体,能溶于水(水溶液为弱碱性) |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
用途 |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 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 用作补钙剂、建筑材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 + H2O + CO2↑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