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1.过细节分析,说出形象特点。

2.能概括环境特点并能说出其作用。

3.会鉴赏优美语言,能体会出成长的意义。

 

2课时

 

 

播放短视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部深具内涵的成长小说——《孤独之旅》。这部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人生、成长和孤独的动人故事。在这篇课文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杜小康的坚韧与智慧,还可以领略到人性的光辉与美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独特的故事,共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感动。

出示目标,朗读目标。

 

自学任务一:了解背景,记住文学常识。

1.了解背景:

《草房子》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过对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铭心而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的描写,讲述了五个孩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油麻地的老师蒋一轮、白雀关系的纠缠和孩子们痛苦而又幸福的成长历程。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2.记住文学常识。

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其中,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

自学任务二:记住下面词语的音形义。

生字词读两遍,不出示答案找同学读,然后再读两遍,写一遍。

嬉闹( xī) 稠密(chóu) 雍(yōng)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断(juē)

空旷(kuàng) 觅食(mì) 撩逗(liáo)炊烟(chuī) 戳破(chuō) 旧茬(chá )

镰刀(lián) 驱除(qū) 逃窜(cuàn )

自学任务三:词语积累。

    读一遍,边读边记住词义。

【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戏打闹。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戳破】刺破。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天昏地暗】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自学任务四:梳理故事情节。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在这趟放鸭之旅中,杜小康父子的苦主要来自他们最大的敌人         。

点拨:孤独

 

 

探究任务一:分析人物形象。

1.跳读课文,勾画回答:

进入文本,说说你从哪些字、词、句里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并陈述理由。

学生先自主回答,小组纠错,教师诊断点拨。

点拨:

①无家:“就什么都没有了”“熟悉的树木……遥远之物”“陌生的天空……从未见过的面孔”“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为了无家的漂游者”

②无声:“没有其他声音……使人感到振奋”“杜小康想听到声音……不可能”

③无望:“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

④无人:“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第一缕炊烟……惟一的炊烟”

⑤无尽:“以后的几天,都是这一天的重复”。

⑧无聊:带着挽救家道的使命去放鸭,而不是去旅游的,这种精神压力让人恐慌。

⑨无爱:得不到父亲的爱和肯定。

2.后来,父子俩在心理上都有怎样的改变,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点拨: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3.杜小康的前方一直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这趟孤独之旅有没有壮大发展杜小康?若有,在哪个情节中可以看出来?

点拨:

在暴风雨中独自寻找走失的鸭子。

3.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你能说明白吗?

①委屈。这样艰辛的生活本不应该由这样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来承担。

②欣慰。他最终还是找到了失散的那十几只鸭子。

③激动。他战胜了磨难,长大了,坚强了。

4.跟着杜小康一起长大的还有什么呢?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