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哺乳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哺乳动物》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七节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本章主要按照动物的进化顺序先后学习,所以本节安排在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章的最后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与生活习性,而不同的种类的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哺乳动物主要突出识记其主要特征,而前面学习的其它类型的动物特征以及这些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本节课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家兔和狼的牙齿。
(3)哺乳动物与人类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概括出哺乳动物的概念并总结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阐明家兔、狼的牙齿等方面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哺乳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辩证地认识哺乳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激发热情
展示各种特别的哺乳动物,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蝙蝠、鲸鱼、鸭嘴兽等动物。
(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哺乳动物的一些特征,通过探究的形式来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合作探究和互动中掌握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特征,及胎生哺乳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交流的能力。
1.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的意义是什么?
答: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体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2.胎生、哺乳的优势是什么?
答: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兔和狼的牙齿有什么不同?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关系?
答:狼有犬齿,兔没有犬齿。这与狼的食肉性相适应。兔有门齿和臼齿,这与兔的食草生活相适应。
4.牙齿的分化对摄食和消化有什么意义?
答: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三)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分析哺乳动物作用,辩证的去看待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 家畜是由野生动物驯养而来的,是人类食物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2. 疯狂的捕猎已导致野生动物种类数量锐减,也屡屡导致“潜伏”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传染给人类。因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应当彻底革除。
3. 哺乳动物的用途还有很多。例如,导盲犬、警犬、军马等是人类得力的助手。
4. 人类的生活有时候也会受到哺乳动物的困扰。例如,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四)达标测评,总结延伸
1.中华鲟和鲸鱼终身生活在水中、中华鲟用鳃呼吸,卵生; 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它们分别属于(C)
A.鱼类、鱼类 B.哺乳动物、鱼类
C.鱼类、哺乳动物 D.哺乳动物、哺乳动物
2.长江江豚每胎只产1仔;由雌豚授乳。长江江豚捕食时,银鸥会来抢食,出现“江豚嬉闹,银鸥飞舞”的美丽景象。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B.属于恒温动物
C.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D.与银鸥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3.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C)
A.体表被毛,有利于吸引异性和求偶 B.胎生可以提高产仔数量
C.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D.哺乳动物只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
4.观察比较兔和狼的牙齿,能分析得出(D)
A.兔的门齿发达适于磨碎食物
B.狼的犬齿发达适于切断食物
C.兔的牙齿包括门齿、犬齿和臼齿
D.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5.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C)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