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人的由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能概述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和分娩的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2.探究实践: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以科学的态度正视人体生理结构。

3.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4.态度责任: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学会关爱生命,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继上节课宏观角度介绍人类的起源后,再从微观角度介绍的是个体由来的内容。七年级对于人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科学坦荡的教学态度,才能大方严肃的进行教学。

本节课导入,可以通过类比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被子植物的生殖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生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关于生殖系统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分析,然后借助图和视频明确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学生完成生殖系统侧面图的填图。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重要器官的原因,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同时渗透生理保健、隐私保护等意识。

关于生殖过程。可以借助动图以及视频,说明受精的部位、胚胎发育的过程、分娩过程等。同时师生探讨胎儿和母体怎样进行物质交换。最重要是让学生对于生殖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过程。

最后还可以通过本节课进行情感教育和知识拓展:如双胞胎、试管婴儿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图片展示:桃花的结构以及受精过程示意图

师生回顾:雄蕊的花粉中含有精子,雌蕊的胚珠中含有卵细胞,当花粉落到柱头上之后,会萌发出花粉管 ,精子随花粉管进入胚珠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发成成胚,胚进一步发育形成新植株,我们把这种生殖过程称为有性生殖。

新课导入:人的生殖方式也是有性生殖,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生的过程。人的生殖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其实生殖器官与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心脏等器官一样,都属于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了解自身,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会帮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甚至关乎我们一生的幸福。因此不仅要学习,而且还要学好。希望大家带着一颗科学、坦荡的心态来对待。(思想铺垫,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生殖系统

    一、男性生殖系统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仔细观察P9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模式图4-5、图4-7思考:

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播放视频:男女性生殖系统介绍

图片展示:男性生殖系统正面图片,使由上往下依次介绍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填写教材P9的男性生殖系统侧面图。

问题思考: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哪个,为什么?

师生总结: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因为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链接生活:足球比赛里,守门员在守门过程当中,都会有下意识的护裆动作。因为睾丸作为最重要的生殖器官,需要我们的精心保护。这也告诉我们,健康的身体不仅包括外在器官的健康,也包括生殖器官的健康,身体不适,尤其是生殖器官的不适不要因为羞于启齿,延误了治疗而悔恨终身。

 二、女性生殖系统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