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设置动画效果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WPS演示”模块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静态的演示文稿,如在WPS演示中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对整个幻灯片进行浏览与放映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课设置动画效果的学习,可以使静态的演示作品变为动态的演示作品,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切实体验领悟用幻灯片表达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学生开始重视学习结果和学习内容,对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较抽象的知识产生初步的兴趣。开始喜欢比较新颖的、需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学习内容。在这个时期,教师应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堂中应采取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动画方案”的方法。
(2)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3)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画方案、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各种不同的动态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
(2)充分发挥儿童的好奇心,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创编《龟兔赛跑》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动画效果的设置,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素养,挖掘学生的潜能。
- 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动画方案、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幻灯片的动画方案、切换及自定义动画
- 难点:“自定义动画”命令操作;能根据实际需要恰当运用动画效果。
五、教学方法
- 情境创设法
通过《龟兔赛跑》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为引线,将知识点“自定义动画” “幻灯片的切换”融合其中,让学生在创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看书自学、尝试操作、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 演示法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化,它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自定义动画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做示范性表演,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
六、学法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此外本班学生的特点正是喜欢自由主动的学习,所以教师宜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 自主探索;2. 合作学习;3. 协作学习。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