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第2课时 8、7加几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掌握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会应用“凑十法”来计算8、7加几的进位加法。
    掌握用“拆小数,凑大数”或“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的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所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他们的算法必定是这样的。
核心素养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先圈出10个,再计算。(P93.1)

 

2.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8、7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使学生感受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2例2。

 

(1)谈话:请你们仔细观察,两个条件是?问?用什么方法?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8+7=  (把)  )

(2)谈话:8+7=?我们用小棒计算。先请小朋友在桌上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7根小棒。用小棒摆一摆,用什么方法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3)下面同桌合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回答。

(5)谈话:刚才两位同学进行了不同的凑十法,一人把8根小棒凑成10根,另一人把7根小棒凑成10根,这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都能让人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军号。

(6)提问:你能指着填写的式子说一说计算8+7的思考过程吗?

板书8+7=15两种方法(指名回答)

还有谁来说说,你的计算方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答一共有15把。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7+9

(2)让学生说说怎样算,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板书:

提问: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吗?如果学生无人回答,可作如下提示:在学9加几的时候学过9+7吗?7+9和9+7有什么关系?现在能想到另一种算法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因为9+7=16,所以7+9=16.

(3)谈话:计算8、7加几,一般用“凑十法”计算。如果遇到8、7加9,还可以利用学过的9加8,9加7算出得数。

易错警示:凑十法一般“分小不分大”原则。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先圈出10个,再计算。(P93.1)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