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设计

课   题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第 3单 元 第 6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在描述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核心素养 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 在(  )里填上“多”或“少”。

 

2. 比一比,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3. 导语: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例6情境。

任务一:比一比,理解多(少)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与上一节内容的结合,在再次对两个量比较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两数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要领。】

1. 提问:小猫为什么说它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2. 学生交流,发现关键点。

3.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1)引导学生指出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38和34两数很接近,相差不多,所以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2)要求学生再次思考小猫和小猴比,小猴会怎么说?

(3)让学生再次尝试回答:小猴做了34个,小猫做了38个,34比38少,但少得不多,所以可以用少一些。

(4)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任务比一比,理解多(少)得多

【设计意图:在学习两个数相差不大的基础上比较学习两个相差较大的数的比较,更容易作出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快速有效的掌握本节所学内容】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