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3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设计
课 题 | 圆柱的表面积 | 苏教版 | 六年级下册 | 第 2 单 元 | 第 3 课时 |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与圆柱表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特征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3.使学生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
|||||||||||||||||||||||||
重点难点 | 重点: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
难点:区分表面积在生活中的不同应用。 |
|||||||||||||||||||||||||
学情分析 |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之前已接触过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而且在上一节圆柱的侧面积中已经经历过通过观察、分析来解决问题,所以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只需要分析展开表面构成的部分,再根据需要将涉及的面的面积进行求和,便可以得出结果,直观性强,学习比较轻松。 | |||||||||||||||||||||||||
核心素养 |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增强空间观念。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可以展开的圆柱体。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做如图所示的铁皮水桶,我们应该怎样来准备材料才能做到既不浪费又不会欠缺呢?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水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回顾圆柱的特征 圆柱有( )个底面,它们是( ), 有( )个侧面,是( ),展开后是( )形、 ( )形或( )。有( )条高, 这些高都( )。 【设计意图:复习圆柱的特征,为分析圆柱的表面积做好知识准备】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1.认识圆柱的展开图 结合例3: (1)学生动手展开准备的圆柱体,然后在上图中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2)交流汇报。(圆柱展开之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形) 【易错点】让学生沿高展开,得到的是长方形和圆,如果学生没有沿高展开,就会得到平行四边形,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圆形是一模一样的。 任务一:探究圆柱的表面积 1. 介绍圆柱表面积的定义: 刚才我们将上面的圆柱进行了展开,得到了三个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 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小组讨论) 3. 交流汇报。 4. 归纳总结: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5. 如何进一步细化计算公式? (1)知道直径和高,用什么公式计算? (2)知道半径和高,用什么公式计算? 6. 用公式来计算一下上面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吧。(学生计算,然后汇报展示) 【易错点】学生在计算时,容易用错公式,特别是计算侧面积时,要分清使用半径和直径计算时公式的不同,同时学生容易将底面积乘2忘掉,教学时要注意提醒。 任务二:圆柱表面积的具体应用 1、出示例题: 制作一个底面直径24厘米、高30厘米的圆柱形灯笼(如右图),在它的下底面和侧面糊上彩纸,至少需要彩纸多少平方厘米? (3)根据任务单分析: (1)要在( )个面上糊彩纸,分别是( )面和( )面。 (2)需要的彩纸面积= (3)计算出彩纸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归纳:表面积在具体应用中,要先分析计算哪些面的面积。 3、分析下面的情况应该计算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4、归纳总结: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计算所需要的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际应用中不一定都是要算表面积,而是涉及几个面就算几个面,要学会区别对待】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单位:cm)
(二)学以致用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