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
课 题 | 认识图形(二) | 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 | 第 2单 元 | 第 1课时 |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 课 教 师 | |||
学习目标 |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个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平面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
||||
教学重点 |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 ||||
教学难点 | “面”和“体”的区别以及图形特征的认识。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再次认识立体图形,调动学生对“体”上的“面”的直观感受,更好的感受平面图形。 | ||||
核心素养 |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 ||||
教学辅助 | 多媒体课件,积木。 | ||||
教学过程 | |||||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 小朋友你能找到哪些图形?
2. 那两个小朋友在用积木做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3. 导语: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动手画一画,理解平面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平面想从物体中跳出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尝试找出方法,在感受“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将“面”从“体”上剥离下来的过程,完成了由几何体上的面到平面图形的这一抽象的过程。】 1. 小朋友们可以先自己动手摸一摸,再说说你的发现。 2. 这些平平的面也想从这些学具中跑出来和大家一起学习,该怎么办呢? 3. 引导学生把积木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平面图形画出来了。 任务二:根据图形,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借助对平面图形的绘画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新的内容转化为前面认识立体图形之间的知识迁移学习。】 1. 借助于画一画的结果,学生讨论每种图形的特征。 2. 鼓励学生大胆说一说: 3. 教师对学生的结果做出补充和总结。 (1)长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有四个角,是平平的面。 易错警示:长方体的每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 (2)正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有四个角,是平平的面。 易错警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有三个角,三角形是一个平平的面。 易错警示:三菱柱只有两个面是三角形的! (4)圆形的边是弯弯的,没有角,圆形是一个平平的面。 易错警示:圆柱只有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掌握算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整体的口算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想想做做P17第2题 2.想想做做P18第3题 3.想想做做P18第4题 4.想想做做P18第5题 5.拓展练习:一个羊圈掉了几块长方形的砖头,小羊们都跑出来了。你能数一数一共缺了多少块砖吗?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 |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