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学 校 | 授课班级 | 授课教师 | |||
学习目标 | 1.认识量角器,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度”,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进一步认识角的大小,初步形成角的大小的空间观念。 3.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
||||
重 点 |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
难 点 | 根据测量情况,区分内外圈刻度,正确读出相应度数。 |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上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会用度数来表示角的大小,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 ||||
核心素养 | 进一步体会操作实践是学习数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培养观察、归纳等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 ||||
教学辅助 |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
第八单元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引“探究”
1.提问:你能用三角尺上的角量出这个角有多大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
2.提问:这是我们常用的三角尺,如果从三角尺上找到∠1、∠2、∠3三个角,那你能从中选择一个角来量一量吗?
3.交流:我们来看,用三角尺上的∠1去量,发现这个角有1个∠1那么大;用三角尺上的∠2去量,发现这个角有2个∠2那么大;用三角尺上的∠3去量,发现这个角比1个∠3还要大一点。
4.谈话:同一个角,都是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量出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因为,三角尺上的这3个角大小各不相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就不一样。看来,为了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就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这节课我们学习角的度量。
学习任务一: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角的测量工具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为下一步学习垂直与平行奠定基础。】
新知探究—习“方法”
1.认识量角器
课件出示教科书P79-P80例3。
例3:
(1)阅读与理解。
引导: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
观察量角器,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并交流。
引导观察:看,量角器是半圆形的,被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的角。
“度”是角的计量单位,用符号“ °”表示,如1度,写的时候在1右上角画个小圆圈,记作1°,读作一度。
交流:而且量角器上面有许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都指向量角器的中心,我们把这一个点叫作量角器的中心点;如果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作为角的顶点,任意两条刻度线作为角的边,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角,量角器上能找到很多个这样的角,而且这些角的大小也不相同。例如这个角的一条边对着0刻度,另一条边对着刻度90,所以这个角就是90度。
引导:在量角器上,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和180°的刻度线;再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刻度线。
提问:量角器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根据量角器的刻度数就能知道角的大小。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量角器的刻度数。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数,我们先来读一读外圈的刻度数,0、10、20……180,还有没有?外圈的刻度数是从0到180,它们是怎么排列的?外圈的刻度数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排列的。
提问:那内圈的刻度数又是从几到几,是怎么排列的?我们也来读一读。
交流:内圈的刻度数也是从0到180,它们的方向正好相反,是按从右往左的顺序排列的。
易错警示:角的一条边对着内圈的刻度0,读数时就要看内圈的刻度数;反之,角的一条边对着外圈的刻度0,读数时就要看外圈的刻度数。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