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统编版 年级下册 2单元 1-3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

2.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语言特点。

3.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学习

重难点

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受人物形象,品读精彩故事,领略古典名著的魅力。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四大名著篇幅长,内容庞杂,人物众多,语言半文半白,小学生读起来会感觉比较难懂。因此,让学生读下去是教学的关键。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一直保持阅读的兴趣,读完整本书呢。教学中应重点有效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方法地读进去,构建学生阅读整本古典名著的经验。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任务一:趣猜人物,激发原著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遵循教材的编排思路,紧扣单元课文顺势导入古典名著这一阅读主题,通过作者及作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谈话导入猜人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猜猜他们是谁。(课件相机出示四大名著中人物描写的片段)

2.指名猜人物,引导学生说说猜测的理由。

(1)碓(duī)嘴初长三尺零,獠牙觜(zuǐ)出赛银灯。一双圆眼光如电,两耳扇风唿唿声。脑后鬃长排铁箭,浑身皮糙癞还青。(猪八戒)

(2)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diàn)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chǎng),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沙僧)

(3)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 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唐僧)

3.揭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吧”推荐的《西游记》一书,去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4.组织全班初步交流对《西游记》的认识:看来大家对《西游记》这本书非常熟悉,谁来分享一下你知道的关于《西游记》的信息?

预设:关于作者、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书经过、书中人物、印象深刻的故事、相关影视作品……

(1)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文学家,诗文清雅流丽,有《射阳先生存稿》传世。

(2)作品简介:《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也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3)主要内容: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任务二:浏览回目,了解章回体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四读回目,引导学生发现章回体小说的文体特点,感知全书结构,猜测故事内容,检索相关信息,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并掌握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

1.读回目,知文体特点。

出示《西游记》原著目录,引导学生思考:它和你以往看到的书本目录有什么不同?

预设:

(1)目录都有“第几回”。

(2)回目标题语言都高度凝练,上下对偶。

(3)根据回目标题,能基本猜出这一回的故事内容。

古代长篇小说多是章回体小说。这些作品里,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连起来就串成了一个长篇故事。

例如《西游记》第1~7回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第8~12回讲取经缘由;第13~100回讲西行取经。

2.读回目,猜测故事内容。

(1)引导学生猜测《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内容,然后出示原著片段快速默读,看看是否和自己的猜测一致。

(2)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看回目来猜测故事内容。请大家浏览目录,找一找:唐僧分别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