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古诗二首 部编版 年级上册 七单元 1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学习重难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学情分析 古诗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理解古诗的寓意,体味古诗所蕴含的道理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教学本课应为学生提供图片、视频等不同教具辅助教学。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自主预习卡。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学习《夜宿山寺》

一、交流作者,读懂课题

(设计意图:从诗题入手,是学好鉴赏古诗的第一步,事实上诗歌题目可以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而这首诗题恰恰为我们说明了本诗内容的主体。所以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在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诗歌的方法,先读题,再读文。)

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诗,了解作者。

2.出示课题《夜宿山寺》。(板书课题:夜宿山寺)学生齐读课题。

3.读一读诗的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夜晚住在山上的寺庙。”

(1)识记“寺”。生自由说识记方法。读寺名。

(2)识记“宿”。古时候,“宿”是表示一个人躺在房子里的床上。找找哪个部分表示房子,哪个部分表示人。宝盖头指房子,单人旁就是那个人。现在,我们把在某个地方住下叫——住宿,学校提供给学生住的地方叫——宿舍,借住在别人家叫——寄宿,晚上住下,称——夜宿。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读、互读等,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优势,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主动性。在识字环节,利用规律归类识字,强化认识形声字的特点。)

1.引导读诗:看来这是李白又出来旅行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在寺庙住的这一晚,内心的感受吧!

(1)学生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师生配合读.

(4)自读古诗,想象画面。

2.认读生字。

三、细读古诗,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和文的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和字理落实“随文识字”。紧抓主题“楼之高”理解诗意,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初步感知夸张的手法和李白诗作浪漫的特色。)

生观察:观察课本插图,找一找李白在哪里?(楼上)

1.引导思考:想象画面,朗读古诗。说一说如果你在这座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很高、怕黑、孤独……

诗中哪些词句让人感觉山寺高呢?

  • 摘星辰。大家都爬过山,你站在山顶够得着天上的云朵吗?那更高的星星呢,能摘得到吗?可是李白却说“手可摘星辰”,你有疑问吗?

对呀,其实这都是李白的想象,他是为了告诉我们楼很高很高,采用了这样“夸张”的方法。①“危”高,“危楼”在这里指山顶的寺庙。②“百尺”,是虚指,形容楼很高。③“辰”是日月星的总称。

诗意: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辰。(板书:楼 高 百尺)

(2)高百尺。李白站的楼是寺庙的藏经阁,唐朝的藏经阁一般都只有两三层,李白却觉得它“高百尺”,“百尺”差不多10层楼那么高。这里也是“夸张”。

(3)惊天上人。站在楼上说话就会惊动神仙,山与天真有这么近吗?真是太夸张了。作者描述的“高百尺”“摘星辰”是真的吗?预设:不是真的,是虚写。(板书:星辰 手 可摘)

2.板书引领读“夸张”。

(1)发现“夸张”:观察板书,发现李白的这首诗真是一句比一句夸张!

(2)读出“夸张”:指名读,齐读。

3.火眼金睛找“夸张”。

(1)全班一起找“夸张”:哪里很夸张?(出示:《望庐山瀑布》)一起夸张地读一读。

(2)独立阅读圈“夸张”:交流,圈出“深千尺”“三千丈”。

(3)自由诵读悟“夸张”:齐读。

获取完整word文档,点击右侧栏资源下载。
资源可免登录下载
教案吧网站,向广大小学教师提供各类教学资源word文档下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